行業動態
礦山機械的技術水平與裝備能力,是衡量一個國家工業實力的重要標志。本文簡要介紹了礦山機械的分類和在國民經濟建設中作用,提出面向經濟建設的市場驅動、計算機技術和信息技術等多學科綜合集成的支持以及人類與自然的和諧發展是礦山機械制造業發展的動力,論述了礦山機械的發展趨勢是數字化、智能化、生態化和宜人化。
改革開放30年來,我國礦山機械制造業經歷了引進消化吸收國外先進技術、合作設計和合制造、自主設計的發展道路,特別是在實施《國務院關于加快振興裝備制造業若干意見》的推動下,礦山機械制造業基本實現了兩大轉變,一是產品開發由仿制型向自主創新型轉變;二是經濟運行由粗放型向效益型轉變。2000年以來,在國內基礎工業和基礎建設大發展的拉動下,礦山機械產品市場需求旺盛,工業總產值和銷售額年增長速度穩定在32%~40%。市場需求在帶動礦山機械制造業經濟增長的同時,更促進了整個行業的技術進步,涌現了一批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重大新產品,如北方重工研制了∮11m水泥平衡盾構和9.8km大型平面轉彎帶式輸送機,中信重工研制了8.8×4.8半自磨機和6.2×9.5m溢流型球磨機,并與2008年中標澳大利亞SINO鐵礦6組12臺世界最大的12.2×10.9m半自磨機和7.9×13.6溢流型球磨機,太原重型機械集團研制了35m3和55m3大型礦用挖掘機和1800kW~2040kW大功率厚煤礦層采煤機,上海建設路橋研制了6m電液控制液壓支架等。上述重大新產品的成功研制,為國民經濟建設做出了積極貢獻,同時縮小了與先進國家的差距,提升了參與國際競爭的能力,我國礦山機械行業在國際礦山工程建設中正在發揮越來越大的作用。